晋时,益州牧罗尚遣隗伯攻李雄于郫城,迭有胜负。雄乃募武都人朴泰,鞭之见血,使谲罗尚,欲为内应,以火为期。尚信之,悉出精兵,遣隗伯等率领从泰。李雄先使李骧于道设伏,泰以长梯倚城而举火。伯军见火起,皆争缘梯。泰又以绳汲上尚军百余人,皆斩之。雄因放兵,内外击之,大破尚军。此用内间之势也。
郑武公欲伐胡,先以子妻胡。因问群臣曰:“我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期思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袭胡,取之。此用死间之势也。
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之。此用反间者也。
故知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莫能用间,非密微莫能得间之宝。此三军之要,唯贤哲之所留意也。
晋朝时,益州牧罗尚派隗伯攻打在郫城的李雄,互有胜负。李雄于是招募武都人朴泰,用鞭子把他打得鲜血淋漓,然后让他投奔罗尚,诡称在罗尚进攻时做内应,以举火为号。罗尚信以为真,调动全部精兵让隗伯等领兵跟随朴泰。李雄先派李骧在道路上埋伏,朴泰登上长梯靠着城墙,举起火把,隗伯的军队看见火把,都争着攀梯。朴泰又用绳子吊上来百余名罗尚的士兵,都杀掉了。李雄趁机从城内放出兵马,内外夹击,大败罗尚。这就是“内间”之计所起的作用。
郑武公想要伐胡,先把女儿嫁给胡人首领,然后询问大臣:“我准备发动战争,谁是讨伐的对象呢?”大夫关期思说:“胡人可伐。”郑武公大怒,说:“胡人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竟说伐胡,是何用意?”于是杀掉了关期思。胡人听说后,认为郑国真心与自己友好,就放松了警惕。郑国乘机袭击胡,夺取了胡地。这是使用“死间”所起的作用。
陈平用重金在楚军中大行“反间”计,离间范增,项羽因此怀疑他,范增愤然而去。这就是“反间”之计。
所以,军队中的亲信,没有比间谍更亲信的了,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了,事情没有比间谍更机密的了。才智不够的将帅是不能使用间谍的,心不精细、手段不巧妙的将帅是不能悟得间谍的宝贵真谛的。这就是三军的要害所在,是大智大勇的人应格外留意的。
军事上有句俗话:兵不厌诈。本篇讲到的就是对“五间”的灵活运用。凡是我军准备攻打的敌人,准备攻占的城池,准备刺杀的敌人,都必须事先了解其主管将领、左右亲信、负责传达的官员、守门官吏和门客幕僚,指令我方间谍将这些情况一一侦察清楚。尤其是在运用反间计时,一定要了解敌方派来侦察我方军情的间谍,然后用重金收买、引诱、开导他,这样反间计就可使用了。根据反间提供的敌情,乡间、内间就可得以使用。通过反间了解敌情,就可利用死间传播假情报给敌人。通过反间了解了敌情,就能使生间按预定时间返回报告。五种间谍的使用,主将都必须了解掌握。其中,了解情况的关键在于使用反间,所以对于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的报酬,以求为我所用。
《孙子兵法》中有:“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因为将领是军队的灵魂和中枢。他既是军事行动的组织者,又是指挥者。将领的素质与才能直接影响着战局的成败得失,甚至是国家的安危。因此,将领要具备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
千军易得 良将难求
《万机论》曰:“虽有百万之师,临时吞敌,在将也。”《吴子》曰:“凡人之论将,恒观之于勇。勇之于将,乃万分之一耳。”故《六韬》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孙子》曰:“将者,勇、智、仁、信、必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人;必,则无二心。此所谓“五才”者也。
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谓之“气机”。道狭路险,名山大塞,十人所守,千人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分散其众,使君臣相怨,是谓“事机”。车坚舟利,士马闲习,是谓“力机”。此所谓“四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