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舟山KTV招聘网 > 舟山热点资讯 > 舟山学习/知识 >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

2022-07-06 19:19:45 发布 浏览 444 次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听者自多而不得。虽有天下,何益焉?是乃冥之昭,乱之定,毁之成,危之宁。故殷周以亡,比干以死,悖而不足以举。故人主之性,莫过乎所疑,而过于其所不疑;不过乎所不知,而过于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验之以数。若此则是非无所失,而举措无所过矣。

从前大禹洗一次头,三次握着发,吃一次饭,三次起身,用礼节来接待有道之人,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要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就不要和别人争高下。平静愉快地对待他,使他自得其乐;顺从自然地教导他,使他自己开口。亡国的君主与此相反,自以为是而轻视人。轻视人,那说的人就会拘谨而不能充分表达意见,听的人自以为是而无所得。虽然拥有天下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是拿糊涂当作明白,拿混乱当作安定,拿毁灭当作成功,拿危险当作宁静。所以,殷周因此而灭亡,比干因此而死去,亡国的君主糊涂混乱不足以和他一起做事。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在他怀疑的事情上出错,而恰恰错在他毫不怀疑的事情上;不错在他不知道的事情上,而恰恰错在他已经知道的事情上。因此,虽然是不怀疑的、已经知道的事,都一定要用法度去察量,用尺度来衡量,用数术来检验。如果做到这样,就不会是非不分、举措不当了。

夫尧恶得贤天下而试舜?舜恶得贤天下而试禹?断之于耳而已矣。耳之可以断也,反性命之情也。今夫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其次非知观于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则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周箴》曰:“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虚存,必有贤者。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故见贤者而不耸,则不惕于心。不惕于心,则知之不深。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

尧为什么能贤明于天下而任用舜?舜为什么能贤明于天下而任用禹?靠的不过是耳闻而已。耳闻就能判断,是因为他能根据事物的真实情况。如今的糊涂人,不知道根据事物的本性来判断;其次是不懂得借鉴三皇五帝成功的办法,又从何得知当今的时代赶不上尧舜时代呢?从何得知自己赶不上尧舜的贤明呢?第一位是自知,第二位是知道自己无知。无知就问,不能就学习。《周箴》上说:“自己愿意做这件事情,学习道德没有晚的时候。”向贤明学习,不知就问,这是三代兴旺的原因。无知却又自认为知道,这是所有祸患的起源。名声不能虚立,功绩不能自吹,国家不能空有虚名,一定要有贤明的人才能这样。贤明之人的道德,深奥难以认识,微妙难以看见。因此,看见贤明的人不恭敬,不小心谨慎、不动于心就不能深刻了解他。不能深刻了解他,就不知道贤明之人的学说,没有比这更不好的了。

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于四海之上,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若此则幸于得之矣。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解在乎胜书之说周公,可谓能听矣;齐桓公之见小臣稷,魏文侯之见田子方也,皆可谓能礼士矣。

君主贤明,世道太平,那么贤德之人就处在上位;君主不贤明,世道混乱,那么贤德之人就处在下位。现在,周王室已经灭亡,天子已经断绝。世道混乱,没有比无天子更严重的了。没有天子,那么势力强的就会压倒势力弱的,人多的就会欺凌人少的,他们出动军队互相残杀,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当今的社会正是这样的情形。所以,当今之世,要寻找有道之人,就要到四海边、山谷中和偏远幽静的地方,这样或许还能找到他们。有了这样的人,那么想要什么不能得到?想做什么不能成功呢?姜太公在滋泉钓鱼,是因为遇到了纣当天子的时代。周文王得到了他,因而能称王天下。周文王是诸侯,而纣是天子。天子失去了姜太公,而诸侯却得到了姜太公。这是因为一个知道求贤,一个不知道求贤。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不待了解他们,就可使用他们;不用以礼相待,就可命令他们。对待有道之人,则一定要有礼貌,一定要知遇他们,然后,他们才肯尽其聪明才智来辅佐你。这个道理体现在胜书劝说周公这件事上,周公可以说是能倾听别人意见的人了。这个道理还体现在齐桓公去见小臣稷、魏文侯去见田子方上。这些君主都可以说是能礼贤下士的了。

大禹洗一次头发,三次握着头发,吃一次饭,三次起身,用礼节来接待有道之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周箴》上说:“自己愿意做这件事情,学习道德没有晚的时候。” 尧为什么能贤明于天下而任用舜?舜为什么能贤明于天下而任用禹?靠的不过是耳闻而已。耳闻就能判断是因为他能根据事物的本来情况。如今的糊涂人,不知道根据事物的本性来判断;其次是不懂得借鉴三皇五帝成功的办法,又从何得知当今时代赶不上尧舜时代?从何得知自己赶不上尧舜的贤明呢?第一位是自知,第二位是知道自己无知。无知就问,不能就学习。

战国时代,周王室已经灭亡,天子已经断绝。世道混乱没有比无天子更严重的了。没有天子,那么势力强的就会压倒势力弱的,人多的就会欺凌人少的,他们出动军队互相残杀,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就需要一位真正的天子出现,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李斯上书谏秦王

秦王嬴政十年的时候,吕不韦被罢免相国之职,离开京城,来到他的封国河南洛阳。

秦国的王族大臣们都说:“各诸侯国到秦国来做官谋职的人,大都是为自己的君主来游说,以挑拨离间我们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因此,请大王将他们一律驱逐出境。”于是,秦王下令全国实行大搜索,驱逐外来人。

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在临离开前上书秦王说:“从前秦穆公招纳贤才,由西部戎地选得由余,东方宛城物色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了蹇叔,在晋国寻求到丕豹和公孙枝,为此,秦国得以兼并二十多个封国,而称霸西戎;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各国亲和服从,以至今日天下大治,国势强盛;惠王采纳张仪的策略,拆散六国的合纵联盟,使它们为秦国效力;昭王得到范雎的辅佐,加强了王室的权力,遏制了贵族家族的势力。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客卿的作用而建功立业的。如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地方辜负了秦国啊!美色、音乐、珠宝、美玉都不产在秦国,大王享受的却很多。但你对人的取舍偏不是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凡非秦国人就一概不用,凡是客卿就一律驱逐。以此来说,你只是看重美色、音乐、宝珠、美玉等物质享受,而轻视人才了。我听说泰山不辞细小的泥土,故能成就其巍峨;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就其深广;圣贤的君王不抛弃民众,故能明示他的恩德。这便是三皇五帝之所以能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您抛弃那些非秦国籍的平民百姓,使他们去帮助敌国;辞退那些外来的宾客,令他们去为各诸侯效力,这就是所谓的把武器借给入侵者,把粮秣送给盗匪了。”嬴政看了李斯的这封信,立即召他入见,恢复他的官职,并撤销了逐客令。

此时李斯已走到了骊邑,他接到秦王诏令后即刻回返。嬴政后来采纳了李斯的计策,暗中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金玉珠宝去游说各国国君。对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凡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嬴政便出重金收买回来,结交他们;凡是不肯受贿的,便持利剑刺杀他们。同时秦王还命人挑拨各国国君与臣民之间的关系,离间他们的感情,然后派良将率兵攻打各国。这样,几年之内,秦国终于兼并了天下。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