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错是魏国重臣,经常伴君左右,因此练就了一套巧妙的进退之策,而且经常请大臣们到府中谈诗论文、商议国政,共同研讨敬上驭下的计策。幼时的王诩经受父亲的熏陶,自少年时代起就对政治勾斗、智谋权术兴趣颇浓。
一天,王错又邀请同朝的官员把酒议事,这次议的焦点是一个叫吴起的人,王诩听出父亲与此人政见不和。
待宾客离去之后,王诩问父亲:“吴起何许人也?”
父亲说道:“吴起乃卫国的富家子弟,爱好兵法,曾跟曾参学习儒术。此人无情无义,不忠不孝,为人飞扬跋扈,盛气凌人。若留在魏国,必生祸患。”
聪明的王诩看出父亲对吴起成见很深。后来,王诩逐渐得知,吴起是一个通晓兵法的军事奇才。魏文侯见吴起颇具文才武略,便用他协助李悝变法。吴起加大变法力度,威胁到一些世袭贵族大夫的利益,所以才会引起王错等人的排挤。
公元前385年,魏文侯、李悝相继辞世,魏武侯选新相,谁知选中的恰恰是吴起认为无德无能的商文。商文得到王错等人的支持,夺取了相权。自此,吴起与王错之间的派别之争愈加白热化。
王诩当时年纪虽小,但对这些政事却十分关注,他明白父亲与吴起已经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他们的分歧永远也难以弥合了。
者5岁之前的王诩,就在这样的政治纵横、权势之争下成长。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不管天文地理、占卜星象,他都已经涉猎其中,其中最感兴趣的是《周易》,因而事物阴阳变化、五行交替的道理他都烂熟于心,并试着用这些道理察人谈吐,为人卜卦。《巫咸星经》《春秋》《黄帝内经》《孙子兵法》这些书籍中的知识,他也化为己用,并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涵养,尤其在谋略权术方面最为精深。以他当时的学识,早已不仅仅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甚至连他博学的父亲有时也自叹不如了。于是王错提笔给在洛邑的妹妹写了一封信。就这样,刚满者5岁的王诩,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踏上了去洛邑的求学之路。
此时的周王朝江河日下,但洛邑毕竟是天子之都,亭台楼阁,雕栏玉砌,俨然一派盛世繁华的景象。
王诩见到姑姑后,跪拜行礼。姑姑将他扶起,唤过儿子司马缝与王诩相见之后,领他们来到正房说话。王诩的姑丈司马鸣在太学任师氏之职,待公差结束之后方与王诩相见。
姑丈问王诩:“表侄为何要来洛邑求学?”
王诩回道:“当今诸侯争雄,天下分裂,我想学干政之术,以己之智为圣明的君主出谋划策。家父政务繁忙,烦劳姑丈引导。”
姑丈叹道:“表侄志向远大,实在难能可贵啊!这样吧,从明日起,你就同你表弟一起到太学学习。”